中國的書法的跑墨現(xiàn)象,讓裱畫師很頭痛,怎樣才可以防止跑墨(渾墨)呢。這要先分析研究墨的結(jié)構(gòu),現(xiàn)代的墨汁以桐油煙、另加麻油,豬油,廣東膠,麝香,梅片,冰片,珍珠等制成,保存期長。跑墨的作品有很明顯的跡象:其一:手摸就手黑。其二:有墨渣。其三:跑墨字體有放射狀的現(xiàn)象。其四:有異臭味。都會在濕托中渾墨。
托裱操作方法如下:
【1】使用干托的方法:配好字心托底的宣紙,用稀漿水洗紙,用小木桿挑起,墊上吸水宣紙吸去部份水份,再用小木桿挑起,用棕掃壓掃在字心背后,壓掃的力度要輕中有力,棕掃不離托紙,左手挑宣紙的木桿要低,低到接近作品,要求在掃的過程中隔著托底紙細心觀察字心有否重疊起皺褶。壓掃完成后就可反轉(zhuǎn)觀察一下有無問題,然后上壁,上壁的時侯只可以掃廢邊,不允許棕掃在字心里面掃過,用吹風(fēng)筒熱風(fēng)在字的位置吹過,見白就行了。讓字的水份比空白的宣紙的地方要干些,渾墨的機會就少多了,這樣就可以放心。
【2】有時候會不留意地濕托字心,到發(fā)現(xiàn)有跑墨時候巳經(jīng)晚了,這時就要盡快地完成托底全過程,字心向外上壁板,用吸水宣紙在渾墨的地方吸去墨跡四周的水份,同時也吸去渾墨的痕跡,一次不行,多吸幾次,直到滿意為止,可以有百分之了八十的機會不仔細看是看不出來有渾墨發(fā)生過。
【3】另有一些辦法是:在托底前用吹風(fēng)筒熱風(fēng)吹一次有字跡的地方,讓墨跡更加穩(wěn)定。也可以在太陽下曬它半小時。也有一些人用蒸籠如蒸面包那樣蒸蒸它。最笨的方法也就是用礬水把宣紙礬了它,讓它變成熟紙。作品筆劃大的字不妨墊上宣紙再排掃漿水,這樣可使墨的微粒難以在宣紙與臺面之間流動,這樣也會減少渾墨的機會。